交际意念理论与汉语句法特征进化的基本原理

来源: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19-01-03

【讲座题目】交际意念理论与汉语句法特征进化的基本原理

【讲座时间】2019年1月4日(周五)14:00-16:00

【讲座地点】北京校部教四楼A203

【主 讲 人】戴忠信 教授

【主讲人简介】

戴忠信,1959年8月出生,教育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英语精读》、《博士英语》、《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认知心理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语言产出、人类语言进化等。已在国内外正式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优秀教师、华北电力大学第一届“我身边的好老师”等称号。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是人类进化与发展而形成的副产品。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社会,创造了适应与改造自然的工具,创造了人类交际的语言。然而,语言起源问题一直是人类科学之谜。研究者们曾经提出过各种解释理论,但一直未能揭示与解释人类语言进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内在动因。一个世纪以来,汉语句法研究受到西方句法理论框架的束缚。汉语以“流水句”、无主句、四字短语等为外显特征,与西方以“句子”严谨结构为特征的语言(如英语)有明显不同。主讲座人提出了“交际意念理论”,认为人类语言始于人类“交际意念”,并试图以此理论揭示与解释汉语句法特征进化的五大基本原理:境置性原理、主题描写原理、动态聚焦原理、短语结构原理与词语顺序原理。“交际意念”源于人类对外在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人类在社会交际迫使下形成交际意念。人类语言是人类在内在心理交际意念迫使下寻找外在表达工具的结果。动物不能广泛而普遍地制造工具,因此从理论上讲,其心理尚未成熟到制造抽象工具的能力。交际意念的人类性与社会文化属性,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共性与特殊性。汉语句法特征进化设计的内在动因也是两种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