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时间】2025年9月12日
【讲座地点】https://t19c5.mk.xet.citv.cn/sl/2NOn7J
联系人:姜雯 13331120514
【主讲人】
1、杨锡运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曹 亮 国家电投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发展部副主任
3、吴红蕊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专业师
4、李晓磊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5、杨洪雷 上海申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部主管
6、张学海 中核汇能(甘肃)能源有限公司检修员
7、郭 毅 国家能源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万安水力发电厂新能源专职
【主讲人简介】
1、杨锡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自动化技术与系统、储能设备和综合能源系统优化、人工智能及智能发电技术、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负责国家级、省部级及各发电集团企业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1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2、曹 亮:高级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现工作于国家电投浙江电力有限公司,任战略规划与发展部副主任,主要从事战略规划与新能源投资相关业务。
3、吴红蕊:主要从事综合能源规划优化、储能配置技术、新型储能商业模式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作为技术骨干或项目负责人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集团科技项目、集团技术服务项目等,发表多篇EI及中文核心论文,受理二十余篇发明专利,撰写多项集团内外技术研究报告等。
4、李晓磊: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智能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太阳能热力系统的动态仿真和性能分析。曾先后参加了国家863项目课题“太阳光伏/光热(PV/T)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槽式集热、发电系统试验平台研究及示范系统”,华能集团科技项目“光伏组件级‘MPPT+’技术基础研究”和“自主可控智能光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负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太阳能一体化技术寒地营房应用试验”和“多能互补实验设备与材料”项目等。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累计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8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参与编制标准2项、编写专著1部。
5、杨洪雷:工作以来先后在申能股份系统企业负责光伏/风电项目电站运营管理、光伏/风电电站技术监督、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与建设管理等工作,主持完成河北金沙河11.97MW分布式光伏项目、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厂15.28MW分布式光伏项目、上海城投泰和水厂3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等项目的开发建设,积极推动“光伏+水务”的创新应用研究,工作后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篇,发明专利2项,并荣获申能股份“十佳青年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6、张学海:参与电厂前期资料收集与并网工作,始终坚守岗位职责,负责所辖场站设备的运行、检修和消缺管理。在专利方面,参与发明了《一种提升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光伏装置》(排名第四),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另参与发明《一种齿轮箱用辅助散热装置》(排名第四),目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此外,主导发明《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辅助散热装置》和《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除尘风机》(均排名第一),两项专利均已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阶段。
7、郭 毅:先后从事抽水蓄能电站与新能源项目开发,曾负责或参与包括国家重点项目(遂川抽水蓄能项目)、省级重点项目(如吉水八都、南城光伏发电项目)在内的多项重大工程,以及7项市级分布式光伏项目(涵盖鄱阳、吉安、赣州等地)。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及应用领域具备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覆盖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及户用分布式等多种光伏类型。
【讲座内容】
1、杨锡运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技术
本报告由华北电力大学杨锡运教授团队撰写,系统围绕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展开研究,涵盖技术基础、影响因素、核心方法与实践应用四大维度。首先,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说明功率预测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其次,阐述光伏功率预测关键影响因素;接着,介绍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核心方法;最后,针对分布式光伏功率预测技术实践展开分析,针对数据、模型、气象设备等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曹 亮 国家电投集团浙江电力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发展部副主任
现货市场下浙江省分布式光伏项目盈利态势分析
近年来,各省加快电力市场衔接,陆续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由此引发了对于现货市场开启后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的讨论,存量项目资产价值的重新评估和新开发项目投资收益率的测算边界是关注的焦点。社会上分布式光伏项目占比逐步增大,其收益状况对于新能源未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浙江省装机构成、电力供需及未来规划的研究,结合电价政策和现货市场运行逻辑,“自发自用”这一基于综合用电成本测算和发-用双方平衡博弈的电价期望值计算方法,为分布式光伏项目自用合同电价的约定提供了参考边界,可用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测算和存量项目的估值。
3、吴红蕊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专业师
促进分布式光伏消纳的用户侧源网荷储互动优化技术
近年来,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和支持,我国的分布式光伏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表现为“点多面广、局部高密度并网”的特征。但是尽管分布式光伏迅猛发展,却也给配电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分布式光伏在高密度接入区域面临严峻的电能消纳形势,弃电风险不断升高。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安装具有很强的位置随机性与容量随机性,并且光伏发电本身与温度、光照强度等自然因素相关性较强,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的渗透率不断增加,配电网运行特性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的“源随荷动”电网调度方式已无法满足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网的运行需求。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系统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光伏发电量较大时段无法实现就地消纳,配电网潮流返送严重、配网电压越限危害电网安全,经济效益受损等多个方面。综上所述,本次发言旨在结合目前电力市场、储能系统等先进技术,分享含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系统源网荷储互动运行技术。
4、李晓磊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性能轻质光伏组件在火电厂场景下的应用
轻质光伏组件是华能清能院自主研发的组件产品,具有屋顶承重匹配性好、结构强度和耐候性佳、复杂屋面安装适配性强的优势,可有效解决承重力不足、有防水需求、特殊形状屋顶场景下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痛点,对实现我国分布式光伏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产品首次导入了高机械载荷强度的1.6mm超薄钢化玻璃,发明了一次层压成型的无边框10层组件结构,显著降低组件重量同时兼具机械强度,重量仅5.6kg/m2,通过了直径25mm、速度23m/s冰球撞击测试;创新性开发了支持机械夹具、结构胶粘接和一体化TPO热风焊的三模安装方式,大幅提高复杂屋面安装适配性,通过了抗15级大风风揭第三方测试;研制了高契合性建材型组件版型和高精度高可靠性生产工艺,进一步保障了产品的应用价值。本产品已通过IEC 61215和IEC 61730全套测试认证。
轻质光伏组件相对普通光伏组件产品可节约屋顶加固费用、支架、人工和屋顶翻新等成本,在组件成本相对增加约0.4元/瓦的情况下,可实现整体系统成本与使用普通光伏组件产品相比降低约0.2元/瓦,可有效提升项目收益率,缩短项目投资回收期,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本产品已在华能(浙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玉环分公司煤棚分布式光伏项目进行了示范应用,经现场实测,组件运行整体性能优于同场安装的其他商用轻质组件。
目前,轻质光伏组件已通过华能集团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审,将依托华能集团3个典型场景火电厂开展首批示范应用。
5、杨洪雷 上海申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部主管
“分布式光伏+水务”的应用场景创新研究
政策鼓励“光伏+水务”创新发展。近年来,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类型层出不穷,国家曾出台文件鼓励水务企业综合利用场地空间,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根据建筑结构类型的不同,创新采用刚性支架与柔性支架结合的方式,“刚柔并济”建设“光伏+水务”项目。由于水处理厂水池横跨长、地下管线多、障碍物高、施工困难等问题,采用传统的刚性支架方式的“光伏+水务”的项目并未能大规模落地。与常规的光伏电站模式不同,在水处理池区域利用大跨度光伏柔性支架技术,创造性地的水池上空建设光伏电站。
“光伏+水务”项目施工难度大,创新应用技术较多。“光伏+水务”建设方案需考虑水务厂区安全生产、日常巡检、光伏方阵抗台防汛等诸多技术要求,涉及土建、结构、电气、水文等多专业。
“光伏+水务”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光伏+水务”不仅可以为水务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绿色电能,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还能遮挡直射水池的太阳光,有效地抑制池内的藻类生长,为清洁能源在“光伏+水务”场景中的推广应用产生积极影响。
6、张学海 中核汇能(甘肃)能源有限公司检修员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数据管控是电厂运营管理的关键,它直接决定着我们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了确保电站平稳运行,在建设阶段,我们就需要依托区块链等核心技术,设计高效的数据管控系统,目的就是实现数据完整、减少信任壁垒。为进一步减少分布式光伏电站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风险问题,保障信息安全,应强化系统设计。在具体工作中,应趋于区块 链技术、通过算法加密等方式强化数据共享与使 用的严谨性,并通过智能合约规划等手段强化数据 自动管控,减少人为参与,从而在保障数据信息共 享的基础上,确保电站数据使用成效,减少管控成本,为电站长远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部分区域的数据管控系统设计,还存在单一化、传统化的问题,没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围绕区块链技术,去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对我们提升系统质量、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
7、郭 毅 国家能源集团江西电力有限公司万安水力发电厂新能源专职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及应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光伏电站的建设对于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化石能源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安全先进核能技术、战略性能源技术。但是随着土地、水面管理部门的政策缩紧,电网消纳的紧张,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已经日趋艰难。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需求日趋旺盛,充分利用工商业厂房、办公楼、居民住宅屋顶开发分布式光伏,符合新能源发展规划和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组件的设计包括光伏组件选型、光伏阵列设计、组件安装倾角等方面,其设计优劣直接影响项目的光照利用小时数、组件接受太阳能辐射能量、转换效率等,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在安全和实用的设计基础上,结合历史项目运行数据及开发经验,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组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