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主题】2025年智慧电厂论坛
【讲座时间】2025年4月24日-25日
【讲座地点】北京
【主讲人】崔修强
【主讲人简介】崔修强,正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主要从事节能诊断、输煤智能化、配煤掺烧、锅炉制粉与燃烧专项优化等工作。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管理创新奖6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获山东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华电山东公司卓越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主持智能燃煤岛模型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翻车机火车摘钩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等多项科技项目研发,创新配煤掺烧评价方法,创建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在集团推广。
完成锅炉燃烧调整、制粉优化、锅炉动力场等专项优化试验120余台次,机组节能诊断100台次,开展区域化节能诊断专项优化治理,指导运行优化与设备改造,平均降低煤耗1.2克/千瓦时。
【讲座内容】翻车机作为铁路来煤的高效接卸设备,在内陆电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重车摘钩、空车复钩、车钩扶正等需要人工作业,是人身安全事故高发岗位。
生产运行中引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执行机构代替人工作业,实现少人巡检、无人操作和智慧运行,可以有效降低运行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实现本质安全。
【主讲人】韩爽
【主讲人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教授
【讲座内容】针对目前中国风光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并网的现状,以提高风光功率预测精度为目标,考虑风光的时空分布特性,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从数据清洗、样本选取、模型优化、路线选择等各环节着手,开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风光功率预测模型。
【主讲人】李红仁
【主讲人简介】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汽机及燃机研究中心 研究员
【讲座内容】华电电科院通过充分发挥华电集团国内最大燃机装机所形成的数据资源和运维场景优势,依托多部委重点科技项目支持,开展了多项燃机运维核心技术攻关,搭建了国内燃机运维领域首个行业级全栈自主可控的燃机智慧运维云平台。
平台打造了行业、集团、电厂三级功能应用体系:在行业侧,以打造行业数据要素市场、服务市场和应用市场为目标,开发了行业服务、开发者中心、专题数据库和应用商店等功能应用;在集团侧,围绕集团集约化管理和技术研发需求,建设了综合监视、综合对标、综合诊断等管理应用,打造了燃机热力仿真、知识图谱、大数据建模等行业开发工具;在电厂侧,重点围绕发电企业生产和管理场景,建设了监测预警、分析诊断、运行优化调整、控制优化等24大业务功能,赋能电厂生产运营,支撑发电企业数智化转型。
【主讲人】李柏杰
【主讲人简介】网络及信息系统专工
【讲座内容】北仑电厂隶属国能集团,是全国最大火力发电厂之一。今年6月,在建2个机组投产,装机总量达734万千瓦,将跃升至全球最大火电厂。北仑电厂部署了10个5G宏站、4个5G室分,运用了FlexE+UPF下沉硬切片技术,两套UPF分别用于信息管理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这张网是目前火电行业最大的风筝专网,作为全国首个双UPF+硬切片专网,首创了火电行业的5G标准,并作为国能集团范本推广。经过两年的探索,我们围绕人事物打造了丰富的应用,不仅覆盖管理控制大区,更是深入到核心的生产控制大区。
【主讲人】李利民
【主讲人简介】国能(惠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讲座内容】国能惠州二期工程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国产BIM”双示范项目,深入贯彻国家、行业、集团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要求,着力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致力于建设“一中心两平台三网络四要素五过程六应用”具有惠州特色的智能电厂,涵盖燃气电站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
以数字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及5G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探索实现“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开展发电工程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以国产BIM为中心,建立5G物联网神经网络,搭建云网、数据、平台三大平台底座中枢,融合工程、运行、安全、维护、运营、行政六大业务应用数据,打造信息化生态网络系统,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运营,创建数字化孪生电厂新标杆。
【主讲人】罗房警
【主讲人简介】广西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技师
【讲座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能集团发展战略和龙源电力“12556”工作思路,以实现“无人值守”智慧化、一体化运维管理为目标,构建全面立体数据模型,促进生产管理自我演进,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针对新能源场站在运维过程中面临的监测盲区、巡检效率低、故障响应滞后、资源调配不精准等行业共性问题,系统从智能监测、智能巡检、智能仓储、智能告警、视频监控、资源管理等多个维度入手,打造了一体化智慧运维平台。该平台不仅满足多场站精细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管理需求,还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集中处理、业务应用发布、算法优化训练及数字孪生可视化展示,为新能源场站的优化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新技术探索方面,基于Deepseek赋能智慧运维支撑系统的知识库构建和智能体落地应用技术探索,未来在集控智慧监盘和区域运检,实现助人、替人、换人业务变革。
【主讲人】倪宏宁
【主讲人简介】国能宿州热电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讲座内容】绿色能源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为传统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环,煤电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推动煤电行业的清洁化、高效化转型,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熔盐储热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储能解决方案,在煤电灵活性改造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技术通过耦合机组储热的方式,可根据煤电机组的特点和具体需求定制灵活性改造方案,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如实现热电解耦、机炉解耦以及余热利用等。
截至目前,熔盐储热技术已在一些示范项目中得到初步应用。例如,宿州电厂的熔盐储热项目采用了抽汽储热模式,实现了超过90%的转化效率,不仅能够高效地实现热电解耦,还扩大了机组的供热能力。该项目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电+熔盐”工程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之一,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并获得了1亿元的国补资金。目前,许多火电企业对实施熔盐储热改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最突出的需求是解决热电解耦问题。
【主讲人】邱振振
【主讲人简介】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发电部副部长,拥有新能源场站、检修基地和集控中心管理经验,统筹建设公司集中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智能预警分析系统,致力于提升新能源集控中心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
【讲座内容】深耕新能源数据分析难点和痛点,依托集中监控系统,整合风电、光伏、储能设备的运行数据、气象信息及电网参数等多源异构数据,构建统一数据仓库,并运用数理逻辑算法、故障机理解析、数据统计分析和深度学习等信息技术,搭建风光储一体化智能预警分析系统。满足多个场站精细化、智能化、预防性运维等管理需求,实现对各类数据的集中处理、智能预警分析和智能检修策划,推动新能源运维从“人工经验”向“数据决策”转型。平台创新采用动态阈值预警与离散分析诊断技术,预警准确率超85%,大幅降低设备非停风险。未来,团队将持续迭代算法模型,深化风光储协同优化,为新能源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化运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主讲人】任晓飞
【主讲人简介】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目前任北京奥音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全国电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智慧发电与智慧电厂建设(温度场可视化);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炉及生物质气化炉炉膛温度声学检测;流体流速声学测量等领域的研究和解决方案设计,在传感器研制、多通道信号采集分析、物联网系统规划等领域有丰富的项目规划和实施经验。
【讲座内容】此次发言主要介绍“基于声波进行锅炉炉膛温度场测量”解决方案,该技术利用声波将炉膛内的燃烧这个“黑匣子”可视化和数字化,为燃烧提供直接的监控和判别依据。
该系统可获得实时、准确的温度场数据,通过炉膛温度场的情况对燃烧进行综合判断,解决低负荷下的燃烧问题,对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该系统的应用可实现燃烧温度信息从未知到已知,从不可见到可见,为智慧电厂建设提供最直接、最及时、最重要的温度变量,符合我国的节能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会介绍一些基于声学技术的在发电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希望能让现场用户共同探讨,共同推进发电行业的技术创新。
【主讲人】史西银
【主讲人简介】史西银,高级工程师,现任国能河北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生产管理工作
【讲座内容】火电耦合熔盐储能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环保的新型储能方式,具有响应速度快、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势。龙山公司抽汽蓄能项目是国内首个采用多源抽汽—配汽调控技术,既能调峰又可顶峰的大规模抽汽熔盐蓄能重大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在龙山公司#1机组成功实施后,机组调峰能力在现有稳燃负荷基础上再降低100兆瓦,储热时长达4小时,顶峰能力增加30-60兆瓦,放热时长不低于6小时;目前龙山公司#1机组已完成调峰试验和顶峰试验,调峰时可将机组负荷由180MW降至75MW,顶峰时将机组负荷由600MW升至650MW,并稳定运行。深度调峰时,不仅解决了火电厂深度调峰所面临的锅炉燃烧不稳、水动力不足、再热器超温等一系列难题,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河北南网调峰能力,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促进河北省新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而且还将为全国现存煤电机组大幅提高调峰能力提供技术借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主讲人】宋坤隆
【主讲人简介】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科技中心高级工程师
【讲座内容】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装机占比快速攀升,电力系统亟需水电承担深度调峰、快速响应等灵活调节任务,水电机组运行方式由传统基荷模式向高频次、宽负荷区间调节模式转变,关键设备可靠性面临全新挑战。一是频繁启停与负荷快速升降导致机组关键部件机械应力显著增大:转轮叶片、顶盖螺栓等金属部件长期承受交变载荷,易引发疲劳裂纹扩展与预紧力失效,泄漏风险加剧;二是电磁工况复杂化加剧电气设备劣化,定子绕组在频繁启停与谐波畸变工况下局部放电活动增强,绝缘老化速率提升,主变压器因负荷剧烈波动导致绕组过热与绝缘击穿风险上升;三是机组长期偏离最优工况运行,水力振动与电磁振动耦合效应放大,诱发厂房结构共振,威胁主变、GIS等大型设备基础稳定性。
【主讲人】田爽
【主讲人简介】西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讲座内容】汽轮机监视仪表系统(以下简称TSI系统)是发电行业工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火电领域,TSI是与DCS、PLC并行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作连续测量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和汽缸的机械工作参数,是保障火电厂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能集团全国产数字化TSI系统于2022年立项,共开发了包括主控、数据通讯卡、数据采集卡、传感器、校验仪、测试平台等全系列产品,实现了全国产自主可控。2023年6月在华能莱芜发电厂33万千瓦机组示范运行。截至目前已安全稳定运行21个月。项目共实审专利92项,授权25项,制定国家标准11项、行业及团体标准15项,专著2部,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29项(其中包括国家计量院、陕西省计量院、304所、工信部电子5所、SIL、防暴等),获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入选国家“1025”专项、“9+6”专项及国资委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国有企业十大数字技术成果”、“2024年度华能集团先进技术推广目录”等。
【主讲人】王飞
【主讲人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讲座内容】随机波动的风电出力给电网运行和电力交易带来严峻挑战,一方面电源侧依赖高精度功率预测来优化报价策略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另一方面电网侧需准确功率预测信息来科学安排运行方式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近年来,随着沙戈荒大基地建设不断加速,复杂地形地貌下的风电功率预测面临很大困难。相较于平原地区,山地等复杂地形生成的峡谷风、回旋风等局部气象效应显著改变了风速分布,叠加地表粗糙度等多元地貌产生的拖曳力差异,导致风速与风电功率变化更为复杂。常规人工智能方法和预测建模思路未能充分考虑风过程的物理机制,难以预测这些复杂场景下功率的变化趋势。针对单个风电场、风电集群与省级电网,利用图神经网络与多重网格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反映“地形地貌-天气风速”多重耦合效应的风过程模式识别模型,刻画不同时空尺度下风速与风电出力的特征轨迹及变化规律,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与发电商的市场交易提供参考。
【主讲人】王英敏
【主讲人简介】大唐可再生能源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控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讲座内容】构建1+6+N新能源智慧场站建设架构,“1”个智能运检全场景三维数字化平台、“6”各智能化系统服务:智能监控、智能仓储、安全防护、智能分析、智能巡检、智能运维服务等,并构建“N”个应用,例如:状态监测、自动巡检、主动预警、检修决策、智能联动、作业管控、设备管理等应用。通过海上风电无人值守、青海区域性光伏集群化智能管控与自主运行、风电场智慧风电建设等智慧场站的建设,取得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讲人】薛辉
【主讲人简介】高级工程师,变配电运行技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集控运行及数智化建设。曾获国家能源集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集团一体化运营管控系统专家、国华投资科技新星、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新能源运检之星称号等荣誉。
【讲座内容】国华投资河北分公司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加快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数字化管控能力和生产运营效率,研究了数字场站和智能协作管控平台,实现新能源发电行业的首次应用。
【主讲人】张超
【主讲人简介】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东湖光伏电站负责人
【讲座内容】烟霞光伏电站“无人值守”建设打造了一套包含创新性、兼容性、可扩展性、信息安全性、可推广性的系统。具体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智能巡检平台、安全防卫子系统、动环检测子系统、火灾消防子系统、离散率分析系统、无人机巡检子系统。由升压站和光伏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升压站安装红外双光谱测温云台、智能筒球机、空调控制器、水位监测等多台视频监控检测设备,搭建智能巡视服务器、分析服务器,自动巡视设备状态、温湿度、SF6含量等,出具巡检报告代替人工巡检。光伏厂区采用将现有箱变摄像头提高改造并加装补盲摄像头的方法,安装10台热成像观测双目球机和两套无人机库,实现厂区24小时入侵监测、防火监测等多项功能,同时研发首家组串离散率分析,剔除限电、缺陷等电量影响因素,通过支路电流值与其他支路平均电流值对比,联合无人机对全站4872支路的模型进行指点飞行,全方位判断组串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