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座主题:智能决策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实践
二、讲座时间: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13:30-17:00
三、讲座地点:线上直播:https://t19c5.xetlk.com/sl/1KZA7r(联系人李老师 18911662193)
四、主讲人信息:
(一)主讲人:李亚平
1.主讲人简介:李亚平,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所优化调度及智能决策研究室副主任,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与系统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多资源广域协同调度及高性能优化求解”骨干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7项,主持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EI检索高水平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
2.讲座内容:为了有效应对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调度带来的挑战,本报告提出了前瞻调度的概念。结合不确定场景下日内滚动决策的前瞻调度业务定位,兼顾调度决策可靠性与算法快速性,以深度强化学习和基于国产数学规划求解器的随机优化为双擎驱动,对前瞻调度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情况进行全面介绍。首先,分析了前瞻调度面临的技术挑战;其次,以生成式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从源荷功率波动预测、场景风险推演和优化调度决策三个环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递进的日内风险预警及优化调度支撑体系,并开发了一套前瞻调度优化决策软件。最后,以甘肃电网的实际工程为例,对前瞻调度软件部署及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二)主讲人:齐丹
1.主讲人简介:齐丹,北京恒信启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经理,供职于北京恒信启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解决方案部经理。曾供职于ABB和IBM等知名企业,具有20年以上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管理经验。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架构咨询、方案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企业资产管理领域,领导过多个发电集团、新能源集团和制造类企业的大型信息化项目。
2.讲座内容:随着电厂行业的不断发展,设备管理与运维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管理模式在面对海量设备数据、繁琐的工单处理流程、多样的人员协调以及复杂的故障诊断等挑战时,逐渐显现出效率低下、响应滞后、决策缺乏精准依据等问题。AI 技术的兴起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新的契机,恒信启华 AI 助手应运而生,凭借其强大的 AI 交互、填报、通知、分析能力以及针对电厂行业的垂直大模型,全方位革新电厂设备管理与运维模式,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与运营水平。
(三)主讲人:邱桂华
1.主讲人简介:邱桂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领军三级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致力于配网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关研究工作,成果实现了配电网数据智能分析及业务智能决策。近期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余项、地市级奖励40余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近年来个人先后获得广东电网公司五星级员工、佛山供电局第二届工匠、佛山供电局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2.讲座内容: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最末端,将承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果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针对配网设备点多面广、业务问题缺乏智能化支撑等痛点,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配电网多方位的数字智能决策创新及应用。成果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将配电网多专业系统数据融合,实现配电网在运行方式安排、网架薄弱点分析、调度检修等业务方面的智能决策应用。成果以数据智能决策代替传统人工分析,实现大规模、多业务、多角色的网络协同,为配电网核心业务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大幅提升了配电网数字化水平,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奠定了智能化基础。
(四)主讲人:王同贺
1.主讲人简介:王同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技术团队高级工程师,IEEE Member,中国能源研究会会员,博士毕业于美国乔治城大学,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出站。从事分布式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电力交易与碳交易、能源区块链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用电、零碳建筑等相关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和企业合作项目课题研究20余项,在Applied Energy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
2.讲座内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新能源高比例并网与配电网智能化升级催生了海量非结构化文本数据资源。然而,传统人工分析模式受限于文本处理效率低、语义解析精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实时决策与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成为制约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上述挑战,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通过语义理解与知识抽取能力构建适配电网运行业务的技术路径,可以达到设备异常快速识别与故障精准定位、调度指令人工操作风险降低、用户负荷预测可靠性提升等效果。未来研究将聚焦电力知识增强的预训练模型构建,并探索生成式AI在预案自动生成、交互式决策等场景的应用,推动配电网从数据感知向认知推理跃升,为构建“源网荷储”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智能化底座。
(五)主讲人:孔令明
1.主讲人简介:孔令明,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数字电网专业三级拔尖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丰富的电力设备运维经验和数字生产建设经验,近五年负责或参与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能源局重点项目1项、南网重点项目2项,获得行业级奖励1项、南网奖励1项、广东电网公司奖励2项、广州供电局奖励6项,在南方电网大数据劳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讲座内容:广州电网近年来设备规模快速增长,而运维人员数量却在下降,为了缓解运维压力,广州供电局加快推进数字生产建设,推进运维远程化、分析智能化和管理集约化,大力推进GIS局部放电、变压器有色谱等传统在线监测应用,并试点开关机械特性、站用直流电源等新型在线监测应用,同时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设备数据挖掘,建立了CVT二次电压等多类设备状态监测模型和算法,显著提升了设备智能化水平。经过多年实践验证,部分成熟在线监测技术和算法可以有效发现设备缺陷,具备替代传统停电试验或带电测试的技术条件,因此广州供电局出台了不停电预试方案,利用GIS局放等8类在线监测技术替代了9000余台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六)主讲人:彭喆
1.主讲人简介:彭喆,现任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功率预测业务负责人。深耕新能源功率预测算法与系统研发12年,曾主导开发多项国家级专利技术(第一完成人发明专利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带领团队研发的“北辰”集中式功率预测系统获中国能源研究会高价值专利、集团科技创新奖等荣誉,覆盖华润内部80余个新能源场站,累计创造经济收益超9000万元。目前主持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2.讲座内容:本次发言聚焦华润电力自主研发的“北辰”集中式功率预测系统,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分享其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
(1) 技术突破:创新“双链路多模型”架构,融合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预测精度提升1.5%,鲁棒性显著增强;
(2) 应用案例:系统已应用于华润电力近80个新能源场站,通过精准预测优化发电效率与电力交易策略,累计经济效益超9000万元;
(3) 行业价值:项目获中国能源研究会核心专利、集团智能与数字化优秀项目奖,并在第二届国际链博会展示,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提供标杆示范;
(4) 未来方向:探索大模型驱动的功率预测与风光储协同优化技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与储能效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七)主讲人:马桂英
1.主讲人简介:马桂英,自电力现货改革推进,便全身心投入电力现货信息化建设领域。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专业技术能力,我主导了现货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从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到方案制定、系统搭建,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推动现货产品在大唐集团内部应用落地,有效提升了集团在电力现货交易中的信息化水平与运营效率,为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专业力量。
2.讲座内容: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现货试点的全面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交易主体需在纷扰的市场信息中把握先机,做出科学、高效、精准的决策,确保其在电力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先一公司从不同交易主体出发,以辅助市场经营为目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自主研发了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平台。本平台以实现电力交易科学高效决策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实现火电、新能源、水电、售电公司各主体的事前分析、事中决策、事后复盘各种交易业务。该平台规划应用范围覆盖大唐旗下31家分子公司,目前,已完成5家单位建设,在建13家。后续将随着电力市场建设情况不断推广平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