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时间】2025年5月23日
【讲座地点】https://t19c5.xetlk.com/sl/1J2Eyn
联系人:姜雯 13331120514
【主讲人】
1、张 健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
2、刘 源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3、王俐英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
4、卢宇航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孟家诺能储能电站运维经理
5、张 硕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导
6、韩凤舞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导
【主讲人简介】
1、张 健: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气候风险评估、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发改委重大课题等纵向项目以及能源电力领域横向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全国和区域层面的电力转型路径及新能源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2、刘 源:现任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能源系统优化与多元耦合分析,电力系统韧性分析与建模。目前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发表能源系统多元耦合方面的论文10余篇,出版区域电力系统多元耦合相关的专著1部。
3、王俐英: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讲师。长期从事电力市场、综合能源系统、需求侧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学术专著1本;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2021重点专项项目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横向课题10余项。
4、卢宇航:主要从事电网调度运行、储能电站运维管理,曾参与山东省首批储能示范项目建设运维,具有丰富的储能电站运维管理经验。发表国家级专利技术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
5、张 硕: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市场仿真研究、电碳协同研究、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及运行调度研究。承担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项;获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电联电力科技创新二等奖,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
6、韩凤舞: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市场、碳市场、综合能源系统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基金项目和能源类央企总部、分子公司横向课题,在国内外能源类头部期刊《Applied Energy》、《Energy》等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讲座内容】
1、张 健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
气候变化背景下新能源高质量参与电力市场的路径与挑战
随着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开始向“全电量入市+全价格竞争”格局转变,这一理念在136号文中得到了落实。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和新能源全面入市迎来发展新机遇,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成为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棘手难题。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国际上高比例新能源电力市场机制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为我国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和加快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在气候风险不断频发、负荷尖峰化日益凸显的背景中,各类极端天气对新能源出力波动、负荷需求和常规机组可靠性构成了新挑战,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典型场景生成和物理-数据融合预测的安全保供分析框架;同时,构建了一套包含气候适应性分析、韧性度量指标、场景风险评估和多维调度优化的新型电力系统气候韧性评估体系,为高可再生能源渗透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市场化进程与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支撑。
2、刘 源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新型电力系统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以新能源为主体,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未来电力系统转型和发展的方向。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其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扰动逐渐增强。储能作为平抑系统波动的重要组件及连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重要纽带,其科学的配置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富有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达成。由于不同的储能技术各具特点,如何因地制宜的进行储能的布局,以期最大限度的节能增效,是储能完成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使命与担当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储能深度参与电力市场,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盈利分担储能设施的各项成本、减轻政策补贴的压力,还能够有效的刺激储能技术的更新迭代,进一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储能技术的配置优化及优胜劣汰,同时也为进一步明确储能在我国电力市场中的定位,建成全国统一的、品类齐全的多元化电力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厘清储能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大背景下深度参与电力市场的难点和切入点,充分利用好我国电力市场的调节机制实现其优化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3、王俐英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
新型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及综合价值评价研究
近两年,新型储能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装机规模翻倍增长,推动其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尤其在新能源全面入市下,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新型储能可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然而,现阶段储能参与市场实践中面临主体积极性不高、市场收益不能完全覆盖成本、交易品种不够丰富等问题和挑战,难以充分发挥储能的灵活调节能力。因此,一方面亟需探索构建满足保供、爬坡、日内调节和促消纳等多种场景需求的辅助服务市场品种,优化市场衔接机制,拓展储能参与交易模式,完善电力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基于多类型储能技术特性,从经济、安全和环保等多维度建立综合价值评估体系,实现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综合价值量化评估。
4、卢宇航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孟家诺能储能电站运维经理
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1.介绍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的相关政策。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通知》针对当前新型储能利用率不足,调度有待优化,成本疏导困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了优化储能调度运行机制、建立电网侧储能价格机制等重要安排。《通知》的主要内容:
(1)定义独立储能并开放新型储能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2)允许新能源配建储能联合作为整体参与市场;
(3)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及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介绍山东电力市场关于储能电站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结构。市场成员包括市场主体和市场运营机构。其中,市场主体包括发电企业、配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电网企业以及独立储能等新兴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包括电力交易机构和电力调度机构。
储能市场化交易运营管理平台:充放电计划的制定主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对次日日前现货市场的电价预测,并据此制定次日需要申报的充放电出力价格曲线,平台功能包括市场信息管理、电价预测、申报计划辅助决策、日内执行跟踪、市场收益统计等。
5、张 硕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导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市场交易仿真
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建设推进,具备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且具有新技术特征、新运营模式的配电环节各类资源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通过聚合多类型资源,协同参与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为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重要支持。然而,新型经营主体在参与电力市场时仍面临政策机制调整、交易决策优化、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挑战。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单一技术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市场准入规则和交易策略上存在不足,虚拟电厂和负荷聚合商等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在资源整合和协同调度方面也存在技术难题。为此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构建了面向新型经营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场运行仿真平台。通过复杂适应理论及多主体建模方法,识别新型电力系统主要构成要素,构建集成模型,刻画新型经营主体多时间尺度多类型交易及交互过程。同时,构建考虑电力电量时空耦合的市场交易竞价出清模型,设计公平高效的市场出清算法,以实现电力市场全过程的供需平衡。并运用深度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新型经营主体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学习和适应过程,优化其竞价行为,分析其竞价策略与市场机制及政策的关联关系。在系统开发方面,采用 Python等面向对象开发技术,集成市场运行模型及机制,开发仿真建模、运行、分析等功能模块。依据典型省域、区域数据构建仿真算例,实现新型经营主体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及辅助服务交易等交易环节的电力市场全过程的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市场政策和机制对新型经营主体市场运行的影响,为新型经营主体市场运行优化提供仿真支持。
6、韩凤舞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导
光伏产消者与共享储能协同参与市场优化策略分享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光伏产消者与共享储能的协同参与成为电力市场转型的关键。然而,当前行业存在光伏出力波动性大、储能配置经济性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等痛点,制约了二者的协同效益。针对这一问题,本次分享从“提升经济性和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两个维度出发,剖析了光伏产消者与共享储能在市场中的交互机制,提出了基于合作博弈与分布式优化的协同决策框架。通过构建协同优化模型,实现了储能容量共享、电价响应与收益分配的联合优化,显著提升了系统收益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未来研究将聚焦于跨区域协同政策设计与区块链赋能的交易机制,以推动分布式能源市场的规模化发展。